訂閱電子報∣ 友善列印字體大小 文章分享-Facebook 文章分享-Plurk 文章分享-Twitter
社會課題最夯100關注 國研院全方位系統解析
CTimes陳復霞 報導
獲取產業訊息零時差!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。

現今全球各國的經濟與社會環境大幅變遷,相對的,國家發展遭遇到多重挑戰,社會課題的深度與廣度已經超越以往。為了能更全面地了解民眾關注的社會課題範圍,提供前瞻性政策更客觀的參考,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(簡稱國研院科政中心)廣泛地蒐整民眾可能關心的社會課題並進行內容分析,發現民眾最關心環境、勞動權益與薪資、糧食、災害及能源等相關的課題,可見相較於炒熱的政治議題,民眾對自身權益或日常生活相關的社會議題更關注。

國研院科政中心團隊耗時半年,從智庫研析、業界建言、產學研專家建議、媒體報導以及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等資料來源,蒐整各種民眾可能關心的社會課題,並經內容分析及規格化後,建立了涵蓋14大類-79小類-334項課題的系統化架構。

國研院科政中心副研究員林品華表示,為了確認課題結構涵蓋層面的完整性,國研院科政中心召開多次各領域專家會議,由80位專家檢視議題內容說明,整體調查過程採配額抽樣(符合台灣民眾居住縣市、年齡與性別的人口結構),以網路複選投票(每位受訪者有15票),輔以高齡者以平板電腦實體問卷作答的方式,於2018年10月25日至11月19日間進行調查,從20,048位受訪者中辨識出多數民眾的關注焦點。

調查結果顯示,以最多民眾關注的前百大社會課題來看,課題所屬前五大類領域為環境(15項課題)、勞動權益與薪資(12項課題)、糧食(11項課題)、災害(10項課題)以及能源(10項課題)。各大類中最多民眾關注的課題分別是「源頭減量與物質循環再利用」、「食品造假與標示不實」、「氣溫異常造成農業損失與增加用電需求」,以及「核能發電的安全」。其中,「食品造假與標示不實」此一課題受到最多受訪民眾關注。進一步分析調查結果,顯示受訪民眾較為關注的課題普遍趨向自身權益或日常生活相關,例如食安、就業保障、尋找安全又穩定的電力來源等。

世代間的價值落差,可能源自生活型態的差異以及成長經驗的累積,不同世代存在著成長經驗與價值觀之差異,關注課題也有差異。男女大不同,女性多關注勞動權益與教育,男性則關注能源與災害。

此外,不同區域群體的關注領域不同,在區域的比較上,北部例如新聞品質與倫理、網路媒體內容管理,中部民眾關注大氣與環境相關領域,例如空污與臭氧層破壞等,南部民眾較為關注災害大類的課題,特別是豪雨成災,2018年8月的數場大雨,造成南部地區重大災情,而對於氣候災害課題相對較為關注。

東部民眾較為關注教育,尤其是家庭成員間的教養觀念隔閡,這樣的結果可能來自於部分東部地區青壯人力選擇到外地工作,產生較高比例的隔代教養家庭,受訪民眾表達出對於教養問題的關注。離島地區民眾則關注災害與健康,反映出離島地處偏遠,自主災防與在地化醫療量能有限,重大災害與醫療事件均需仰賴本島支援,民眾對於健康與安全的相關課題就更加在意。

這次社會課題調查的時間點與2018年選舉議題出現的日期相近,而引發調查結果是否連帶會受到影響的質疑,國研院科政中心莊裕澤主任表示,雖然調查時間點所謂關注政治議題是種現象,與調查的社會課題不同,他認為系統化調查的難度在於蒐集,歸納及理解。

莊裕澤表示調查答案不排除有可能受到相當的影響,但這類型調查不可能只做一次,而是一年會統計二、三次或二、三年一次的長期調查,產生更多的數據之後的統計分析會更客觀;國研院科政中心此次透過系統性的調查方法,並進一步分析出不同群體間的差異化課題,如何從各群體的關注度指標探究其背後的意義才是更重要的。

林品華表示,未來社會調查課題將會採用滾動修正,因應不同時事更新課題;她認為研究調查持續三期後會形成更有價值的數據,甚至調查十年將形成一個世代,更能從其中明確辨識民眾關注的議題與整體趨勢的走向。

訂閱電子報 友善列印 字體大小:
獲取產業訊息零時差!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