訂閱電子報∣ 友善列印字體大小 文章分享-Facebook 文章分享-Plurk 文章分享-Twitter
攔不住的遷徙潮!Dell、HP大砍中國產能,朝東南亞避難
數位時代陳建鈞
獲取產業訊息零時差!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。

中美貿易戰雖暫時休兵,然而各家企業南遷的腳步卻絲毫沒有放緩,HP(惠普)、Dell(戴爾)、微軟(Microsoft)、亞馬遜(Amazon)等多家巨頭都在規劃將部份產能從中國轉移至東南亞。

6月底在日本大阪舉行川習會後,中美兩國決議重啟貿易磋商,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將暫緩新關稅實施,然而,這一時的安穩似乎並未停下科技巨頭遷出中國的腳步。

長久以來,中國是許多廠商的生產基地,但中美之間的緊張氣氛喚醒眾多企業的危機意識,不再將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,紛紛將目光投向東南亞、南美洲等地,分散受貿易戰影響的風險。

對中關稅暫緩,企業出走腳步卻沒停下

繼先前傳出蘋果(Apple)預計將15%至30%產能遷出中國後,現在又有消息指出,HP(惠普)、Dell(戴爾)、微軟(Microsoft)、亞馬遜(Amazon)都在規劃將部份產能從中國撤出。

根據《日經亞洲評論》報導,HP與Dell分別計劃將30%產能遷出中國。這兩家品牌是排名世界第一、第三的個人電腦廠商,在全球市場擁有近40%市占率。另外,宏碁、華碩甚至中國品牌聯想等個人電腦製造商,都在考慮前往他國避難。

而微軟、SONY、任天堂這三大遊戲主機廠商,不約而同打算將主機生產遷往中國以外。亞馬遜則預計將Amazon Echo移往越南組裝;先前也有媒體透露,Google把Nest智慧家居產品製造遷移到台灣及馬來西亞。

廣達、鴻海、英業達等台廠也已把產能轉移到墨西哥、捷克,甚至帶回台灣,避免被關稅波及。《日經亞洲評論》指出,一位台灣伺服器廠高層透露,去年9月24日關稅上路後,伺服器生產便開始在中國海外進行。

南遷東南亞,電腦大廠紛紛降低中國產能

近數十年來,電子工業是中國經濟成長的重要引擎,根據中國研調公司前瞻網的資料,1991年中國電子領域產值約為100億美元。2017年,這個數字成長135倍,達到135兆美元,如今中國已是全球個人電腦與智慧型手機最主要的生產基地。

如今多家大廠爭相逃離中國,勢必將為中國的經濟成長雪上加霜。中國去年經濟成長率為6.6%,創過去30年來最低紀錄,政府更為此祭出企業獎勵辦法,試圖刺激經濟成長。

HP與Dell去年一共出貨7千萬台個人電腦,重慶及崑山是這兩家廠商最主要的生產基地。平均全球每3台筆電中,就有1台是在重慶生產製造,堪稱電腦重鎮。

但受到貿易戰影響,這座電腦帝國如今輝煌不再。HP將預計在重慶生產的電腦數量調降至低於1千萬台,約只有2年前產量的一半。

消息人士透露,整體而言,HP計劃將30%產能轉移至泰國、台灣等地,預計在今年Q3(7月至9月)結束後,開始執行這項遷移計畫。

北美是Dell最主要的電腦市場,約47%產量都是輸往當地。面對關稅的危機意識,讓Dell逐步嘗試在越南、台灣、菲律賓建立生產據點,取代中國工廠。

中國薪資水漲船高,廠商一去不回頭

儘管經過川習會後,中美兩國將重啟貿易談判,川普也宣布暫緩對3千億美元商品施加關稅,但各家廠商依舊沒有打算回頭,積極布局中國海外的生產基地。

事實上,關稅憂慮只不過是促使巨頭們轉移產能的最後一根稻草。隨著中國經濟發展,在中國生產商品已遠不如當初那麼利潤豐厚,許多企業早已萌生南遷的念頭。

近年來,中國製造的人力成本急遽上升。根據數據資料庫Trading Economics顯示,過去5年,中國製造業勞工的平均年薪已從人民幣46,431元成長至72,088元,上漲幅度逾55%,這個數字是目前越南製造業勞工年薪的3倍以上。

國際研調公司Capital Economics中國經濟專家馬克.威廉斯(Mark Williams)認為,透過制定政策因應,廠商出走短期內不會對中國造成太大影響,但就長期而言,中國將失去從國際大廠身上學習技術的寶貴機會。

責任編輯:陳映璇

資料來源:日經Trading EconomicsBloomBerg

訂閱電子報 友善列印 字體大小:
獲取產業訊息零時差!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