訂閱電子報∣ 友善列印字體大小 文章分享-Facebook 文章分享-Plurk 文章分享-Twitter
產值上看18兆!拆解「揮汗產業」5大商業模式
數位時代吳元熙 2019.04.03
獲取產業訊息零時差!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。
近年全球吹起運動產業風,大至職業賽事、小至個人健身活動的市場前景和爆發力看漲。隨著運動穿戴裝置越來越成熟,衍生出更多科技應用和商業模式,也讓更多新創投入這個揮汗產業!

運動,對你有什麼意義?

日本作家村上春樹是出了名的馬拉松愛好者,甚至出了本專書《關於跑步,我說的其實是……》,他在裡頭寫道:「不管跑的速度多慢,都不能走。這是規矩。如果打破了自己定下的規矩,那麼之後就會妥協更多。這樣一來,想跑完全程就很困難了。」

他將運動當成是和自己本能的對抗,用來培養自己的專注力,因為喜歡就能堅持;而另一位運動愛好者是蘋果執行長庫克(Tim Cook),他每天早上5點都要讓自己流點汗,更曾形容自己是健身狂(Fitness nut),透過健身來紓壓。

這些名人擁有超凡的意志力,好像天塌下來都要先動一動。如今,科技在某種程度上解放了痛苦,讓健身更精準、更快樂,也更屬於「你自己」。

今年健身主流:穿戴裝置、高間歇運動

喜歡嘗試國外路跑,可以透過Kinomap的實境地圖在跑步機上穿越時空,欣賞1,047公里的西班牙美景;登入Zwift帳號,帶著自行車化身虛擬人物和全世界的追風好手體驗3D騎乘,不小心還會巧遇台北市長柯文哲上線;獨自進行籃球訓練,只要把手機架在一旁,打開HomeCourt這款程式,AI會幫你做投籃分布圖、進球比例、分析出手動作,程式投資人包括NBA知名球星奈許(Steve Nash)和林書豪。

有哪些運動中的「痛點」逐漸被科技影響了呢?工研院產科國際所資深分析師張舜翔觀察,首先,是許多量化工具出現,讓個人主觀判斷消失,每次運動不再只有「大概」的感覺,而是幫助你更清楚身體、運動量變化;其次,是能提升一般人運動表現的服務出現;第三,則是「運動社交資本」概念出現,健身不只圖自己改變,也希望被別人注意。這些是大潮流,也是產業的大趨勢。

全球健康研究院(GWI)指出,健身相關產業產值從2015年的5,420億美元(約合新台幣16.6兆元)到2017年提升為5,950億美元(約合新台幣18兆元),年複合成長率達4.8%。

  

數位時代

《華盛頓郵報》則引用美國運動醫學會(ACSM)調查超過兩千名業界人士的看法,強調「穿戴式裝置」、「團體健身」與「高間歇運動」 將會是2019年的健身趨勢。

運動科技走勢如股市,現正開紅盤

「健身器材永遠會貼著科技發展。」台灣健身器材廠岱宇國際執行長丁平頤表示,用在健身設備的技術其實已經很多元了,甚至加裝在槓鈴、啞鈴上的物聯網裝置也不在少數,只是「成本太高」仍會影響業者導入,「但時間點已經開始浮現。」事實上,穿戴式裝置的業者起落,就是運動科技發展最好的一面鏡子。

Nike曾在2012年推出運動手環FuelBand,可由程式制定運動計畫、追蹤當日運動量,獲得不少好口碑,卻在穿戴裝置正熱的2014年宣布停產。隔年解散研發團隊後,卻沒有因此一蹶不振,透過App軟體Nike Run Club(NRC),反而打造出自己的運動生態系;一度是智慧手錶「老大」的Pebble也在2012年起家後,歷經4年興衰,最後把核心資產出售給Fitbit。

論技術力,這些大公司的水準絕對有保證,除了和Apple Watch狹路相逢外,最主要的失敗原因,恐怕還是產品定位與消費者的需求「生不逢時」。

「這幾年,台灣愛馬拉松的人越來越多,你會發現可能有一半以上(的人),都配上穿戴裝置了。」博晶醫電商務長林家和表示,過去他們也曾推出自家品牌的心率帶,想透過硬體帶出軟體實力,證明自家的演算法能從心率估計出體力現況,但現在愛運動的人口多,他們也把商業模式轉向與廠商直接合作。

數位時代

台北市立大學運動科學研究所副教授侯建文則用「股市」,來形容科技對運動帶來的影響:「現在的運動科技就跟台股開紅盤一樣,來到很好的時間點,卻並非所有『個股』都值得投資。」他說,「大家都能提出數據分析給消費者,不過若要比準確度,沒人會贏得了實驗室。因此,未來的產業成長力道會屬於那些能詮釋數據的公司。」

使用者需求帶動應用,新創抓住5大發展

《數位時代》也提出5點觀察,看科技如何讓運動進化,除了量化數據,還有虛實整合、遊戲化與社群、串流教學影音和居家健身等發展趨勢。

同樣是跑步,現在結束3公里練習、流下滿身大汗外,消費者還可以知道自己的心跳、配速、最大攝氧量、軌跡地圖;下雨天無法打高爾夫球的煩惱,則可以透過室內高爾夫模擬器,創造出身歷其境的球場氛圍,韓國模擬器上市公司Golfzon甚至成為女子高球LPGA賽事的官方合作夥伴。

「我們一直在試著保持運動本質,再提供更多樂趣。」Zwift大中華區總經理吳君右認為,自行車運動本來就有互動、社群特性,他自己就是愛團騎遠大於獨自上路,所以透過3D人物、地圖的真實呈現,既讓車友能夠跨越空間限制,隨時上線,還能夠與未曾謀面的國外玩家一同較勁,難處則是要把現實的風阻變化,試著放進遊戲裡。

也就是說,健身過程的無趣逐漸被遊戲化設計撫慰;天候不佳的限制,則被模擬器、虛實整合克服;直播串流影音,則滿足了即時學習的動機。

資策會產業分析師鐘映庭認為,使用者需求帶動了運動科技的應用,講求精準、快速、方便、有效,讓不少新創抓住成長機會。例如健身平台Aaptiv主打語音教練,讓用戶產生使用黏著度,成功獲得華納音樂、大廠Bose融資。

因病辭世的英國物理學家霍金(Stephen Hawking)有句名言:「不要讓身體的不便限制了你的靈魂。」這句話正適合用來描述科技健身的進化過程,過去懶惰、沒時間、天氣不好的種種理由終將消散,現在,就是運動的最佳時機!

 

訂閱電子報 友善列印 字體大小:
獲取產業訊息零時差!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