訂閱電子報∣ 友善列印字體大小 文章分享-Facebook 文章分享-Plurk 文章分享-Twitter
一台自駕車每天創造4TB資料!希捷除了雲端,還想大口咬下邊緣運算肥肉
數位時代王郁倫
獲取產業訊息零時差!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。

微軟、Google、Facebook第一個亞洲資料中心都選擇新加坡,亞洲總部也在新加坡的希捷,設立了設計研發中心服務這些大咖,然而希捷並不滿足,下一個看好的,是可以增加儲存資料量30%的邊緣運算。

想像2025年,當自駕車開始在馬路上奔馳,一台先進智慧車上裝載大量的感測器,每天、每台自駕車會產生近4TB的資料。

因為要不斷收集路況並回傳數據,自駕車才能如人駕般聰明,當那一天來臨,路上有百萬台自駕車啟用,所產生的資料數量將難以想像,而單靠雲端處理已經應付不來,整個系統運作必須以「邊緣運算」輔佐,才能解決網路低延遲與大頻寬的挑戰。

希捷用力談邊緣運算,看上的是多出來的30%

邊緣運算概念出現後,頓時成為各科技巨頭佈局重點,亞馬遜推出Snow ball Edge期望解決客戶問題,這一台可以移動的小型資料中心,兼具資料遷移和邊緣運算能力,甚至能在中斷網路的環境中進行進階機器學習或全動態影像分析,等網路恢復再連回AWS;而包括思科、SAP及微軟,也都著手開發邊緣運算架構。

 

邊緣運算重要性已無法忽視,希捷在2019年亞洲媒體論壇上,也以Innovation at the Edge為主題,用了最大力氣強調邊緣運算Edge Computing。

希捷全球業務暨業務營運資深副總裁鄭萬成更以The Future of Edge(未來機會在邊緣)為主題,相距2年前,鄭萬成的演說題目則仍是The Future of Data(未來機會在數據)。

根據IDC預估,2025年時,可做即時決策的邊緣運算資料,將佔全球總數儲存量的30%,這是一塊還沒有霸主的處女地。

過去希捷在企業與雲端市場積極搶地盤,而未來邊緣運算新增一塊儲存處女地,希捷身為儲存硬碟巨頭,自然必須在新市場插旗。

搶邊緣運算商機,誰會是大贏家?

現在IoT時代,每天每人會接觸上千個感應器,2025年,預估每個人每天會接觸到的感測器會超過4,900個,每分每秒感測器都在偵測收集數據,創造龐大資料。

鄭萬成分析,自駕車的成功奠基於在資料處理架構完備上,包括儲存、5G傳輸及Mini data center,「邊緣運算不是在終端裝置旁,就是直接在裝置上。」但希捷要如何找到這些客戶?

 

鄭萬成說,邊緣運算是一個新領域,相對過去服務企業及雲端服務業者,未來客戶的臉孔確實將大幅改變。

「過去希捷PC類客戶佔比超過5成,但現在也已非希捷最大客戶群,過去20年網路服務客戶誕生,因此希捷的客戶分兩大部分,傳統主力客戶朝邊緣運算方向發展,另外也有新興應用客戶的加入。」鄭萬成說。

那麼,誰是邊緣運算的贏家,勢必也是希捷必須爭取的新客戶,但現在客戶形貌都還模糊。鄭萬成直言:「邊緣運算機會屬於任何人。」即使是傳統企業如HP,也公開宣示將朝邊緣跟混合雲解決方案發展,而新創公司也躍躍欲試。

另一種商業模式則來自服務,換句話說,邊緣運算對於電信業者而言也將是非常重要的成長機會。「邊緣運算跟5G關係非常緊密,所以電信業者會扮演一個重要角色,他們有優勢。」鄭萬成說。

在邊緣運算市場,每一個市場都會有不同的機會,如影像監控將由服務供應商擁有這些系統,這些業者甚至可能自建micro datacenter,而自駕車系統服務業者可能是用電信商網路架構,但Uber也可能傾向自己掌握整個系統。

「機會實在太多,我不認為任何人現在可以明確說出誰將取得主導地位。」鄭萬成說,也因為看到很多機會,希捷身為資料儲存公司,相信在邊緣運算領域也會有很多機會。

Facebook、Google第一座亞太資料中心都選新加坡

即使希捷已經放眼邊緣運算商機,資料中心需求仍不容小覷,Facebook 2018年宣佈第一座亞太資料中心落腳新加坡,2022年將啟用,目前這個社群巨頭在全球已經擁有11座資料中心,未來3年還計畫增加9座,但Facebook第一座亞洲資料中心落腳新加坡,繞過了一度熱門的台灣,一度成為社會熱烈關注議題。

 

而Google更已經在2018年宣佈,要在新加坡設立第三座資料中心,而值得注意的是,Google第一座亞洲資料中心正是在新加坡,加上微軟亞洲資料中心也同樣選擇新加坡,中國移動也宣佈將在新加坡設立資料中心,新加坡的光纖傳輸條件與政府大力提供投資誘因、主動將政府資料上雲,都讓這個國家成為歐美雲端大廠進軍亞洲第一站。

希捷2015年在新加坡設立設計研發中心,除研發先進的硬碟技術,更肩負服務資料中心客戶的任務,目前該中心人力規模已經擴大至850人,與新加坡關鍵零件工廠及泰國最大的硬碟工廠連成一條帶狀聚落,正值希捷歡慶40週年,鄭萬成卻將眼光放向遠方,他說「未來的機會在邊緣運算」。

 

當時間來到2025年,全球資料量預估會成長到175ZB,是今年資料量的5倍以上,亞洲是其中成長最突出的一塊市場,數據年成長速度28%,超過全球的平均值,在2025年時亞洲資料量將是2018年的6倍,一切來自於應用的更加廣泛。

「2025年時,全球超過49%資料是放在公有雲端,其中亞太資料放公有雲的佔比更翻倍成長,從2018年22%快速提升到2025年58%,但這不表示企業私有雲在萎縮,其實企業資料總量也在快速成長。」鄭萬成說,而如此大的數據量,不只是儲存挑戰,如何保護資料,移動跟分享這些資料,也都是挑戰。

運算從集中到分散,5G是推力

鄭萬成分析,2005年以來的網路浪潮讓許多運算力從資料中心的伺服器,透過雲連結到智慧手機等終端裝置上,創造出全球70億用戶數,但到2020年之後,更新興的資料運算方式又將從雲端集中化走向分散,邊緣運算興起,用戶更將突破兆。

鄭萬成說,邊緣運算的崛起不只是來自無線網路傳輸速度提升,更來自頻寬的擴大,應用面對即時性的需要,包括金融服務、製造業、醫療行業對於運算的即時性都有高度(超過5成)需求,其中又以中國為首的亞太區引領在前。

 

而三大科技趨勢將能驅動邊緣運算擴散,首先是人工智慧的落地,必須要有更多資料做基礎訓練,其次是IoT感測器的成長,從最簡單的手機就具備初階人工智能。在拍照時幫忙分析是拍物件還是動物,進而做鏡片設定調整。

第三大驅動力則是5G,不只是因為5G更快,還是因為可以一次連結更多裝置,容量大幅提升,然而因為傳輸距離短,未來將有更多中繼站介於雲端跟終端裝置之間,也成為促成邊緣運算需求大幅躍升的幕後推手。

訂閱電子報 友善列印 字體大小:
獲取產業訊息零時差!立即訂閱電電公會電子報。